# # # #
# #

《木又寸》幕后的故事——走近编剧冯俐

来源:CNTC    更新时间:2015-06-23    查看次数:

中国儿艺2015年小剧场新作——儿童剧独角戏《木又寸》于今日在假日经典小剧场正式首演,与期待已久的小朋友们见面。其深厚的剧本底蕴,创新的艺术手法,精湛的演员演技,写意的舞台呈现让在场观众赞叹不已。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大小观众纷纷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看独角戏儿童剧,这种表演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对演员的演技表示叹服。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木又寸》的编剧,中国儿艺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冯俐,让她与我们分享创作体会,带领大家从编剧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木又寸》幕后的故事。


记者:为什么会萌发写一出一部以大自然为主题的剧本?谈谈它的诞生过程吧。

冯俐:这部戏应该更像是一个“寓言”。一个关于生命、关于命运的寓言。这生命和命运即是大自然的也是人类自身的。我们可以在这棵树的命运中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改变,同时还可以从中关照自身命运。我是个热爱自然的人,一直相信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同我们一样有知有觉,需要在理解、爱护的环境中自然生长。而实际上却不是。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了超出生存需要的贪婪。我们在破坏自然和谐的同时,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在失去和谐。二十多年的关注和思考,集合在两年前一个在森林公园散步的下午。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来自不同地方的树丛中,我仿佛听到了一个长长的关于树的故事……


记者:不少人觉得《木又寸》这个名字很有意思,里面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吗?

冯俐:“木又寸”最简单地说,就是被切割成几截的树。延伸开说,就是一颗不断经历分离的树:与家乡分离、与伙伴分离、与朋友分离、与自己分离。随着它的每一次迁徙,在种种分离、相识和重逢中,我们会了解一棵树的生命感受。之后,或许我们会发现,似乎熟悉的身边世界跟曾经认识的有所不同……就好像,当我们把熟悉的树写成“木、又、寸”的时候……


记者:主角为什么选择了银杏树呢?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冯俐:银杏树是寿命最长的树种,活得长自然阅历就丰富。它见证过我们的从前,陪伴我们的现在,还将延伸到我们的未来。这棵“年轻却又饱风霜的树”需要的自然自在的生命状态,何尝不是我们人类需要的?


记者:这部剧目最想传达给孩子们的是什么?

冯俐:我希望所有看过这部戏的孩子可以记忆一辈子,并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不断回想、感悟这个故事。我希望所有看过这个戏的孩子能够因此保持一份对待世界的温柔之心,令世界因为我们的温柔而变得温暖美好、更适宜人类生存……


记者:独角戏对导演要求很高,能谈谈导演吗?

冯俐:毛尔南是我去年到儿艺后才认识的。他是位优秀的演员(现在刚调到创作部),是中戏表演系本科毕业,有了十年儿童剧舞台表演经验,又读了中戏刘立滨老师表导演专业研究生,在剧院内外有导演作品的很内秀的年轻人。

第一见面,是与剧院有志创作的青年演员座谈会上。那天会开得很长。下班时间早过大家仍意犹未尽。那天毛尔南给我的印象有三条:一是戏剧概念、理论基础很扎根。二是视野很开阔,有非常大的戏剧文学、戏剧理论尤其是国内外戏剧演出的阅读量。三是有戏剧人、儿童戏剧工作者的高远情怀。我们谈论到了剧场不应是儿童游乐场问题、戏剧对孩子的情感教育问题以及童话、儿童戏剧对“悲剧”的容忍、接受度问题。

看了他的导演作品,发现他的认知与实践结合得很好,不像很多年轻人似的出现脱节。他的艺术想象与他的做事沉稳也令人放心。于是,把《三个和尚》的创作交给了他。

中国儿艺首部肢体剧《三个和尚》极成功。当然也有好演员(主演中也有唐妍、刘晓明。共四个演员)、好团队的支撑。此剧完成后,只在国内演了一轮,之后,两套景和道具一直在国外飞,至今没回国。这个纯中国的故事一路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瑞典、丹麦……演出,从国际戏剧节开幕戏到各国中小学校园,所到之处卷起强劲中国风。一个半小时,连刚入学的外国孩子都会从头到尾专注到不肯坐下。成人及戏剧同行们更是给予高度评价。出现过两个国家戏剧机构争相邀请的“撞山”。

毛尔南看《木又寸》时不知道是谁的剧本。在此剧正式立项之前,全院没有人知道这个剧本作者是谁。我们一年中的剧本讨论都是匿名的。所以我会更相信他的激动和选择……

独角戏在目前国际戏剧舞台上己构成纯粹戏剧的一股主流。甚至我以为它几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标志一个演出团队的尖端海拨。只是,国内对此类型戏剧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八十年代“中国独角戏”的阶段。

在国际戏剧舞台上,独角戏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极。但,独角戏作品无一例外具备思想深刻高密度、表演高强度、样式极致、挑战观众观剧承受力等特点。作为儿童剧独角戏,怎么在坚守独角戏独特性和适合孩子观赏习惯之间找到结合点。

有一点要说,对这个戏剧样式,尔南可称国内专家。研究生时他曾用了两年时间研究独角戏并有几万字论文一一应该也是国内唯一一篇专业的关于独角戏的专著。又有两次作为演员完成两部独角戏演出的舞台实践。理论、实践基础俱备。而且都是国内独一份的。

《木又寸》的舞台呈现,仅从导演语汇上讲,也是令我这个编剧充满钦佩的。更可贵的是,导演始终把自己的匠心藏在整体演出之内,与表演与剧本完全有机结合,让绝大多数导演手法有效而不为人所注意。同行看来却颇多可贵的可圈可点之处。

两场公演下来,结果值得欣慰!场内下至三岁上至十岁左右小观众自始至终专注跟随。才有了最后集体回答时的令人感动一一那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感情认同。而陪孩子前来的大人们,更是难得的在儿童剧的剧场中放下手机,比孩子更专注地看戏并且泪光盈盈感慨万千。

昨天首场散场,一个六年级的女孩说:“这棵树会从此长在我的心里。”

今天散场时,一位爸爸说:“这个戏应该让所有的人看,因为大人会从中产生更多人生感触和感悟。甚至你们可以考虑拓展一个成人版。”

祝贺尔南!作为编剧还要说:谢谢尔南导演!

中国儿艺,还有一批像尔南一样爱戏剧爱孩子有追求有能力的年轻人(各个专业)。他们是中国儿艺继往开来的希望。

作为中国儿艺新成员,我满怀信心期待着……


订票热线:4001016161      联系方式:cntc@cntc.org.cn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5-2022      技术支持:北京精正方胜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