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特殊作业》导演阐述(廖向红)

来源:CNTC    更新时间:2012-07-31    查看次数:

剧本分析

  • 初读剧本感受

  • 选择“洗脚”为中心事件,感觉意外,有主题先行、被教育之感。

  • 引起切身感受,思考:我给父母洗过脚吗?如果我的女儿给我洗脚,我会做何反应,如何接受?

  • 产生对当前我国缺乏感恩教育的现状联想,以及对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仍然保持传统的亲情与感恩教育的联想。

 

  • 时代背景

    在上世纪80年代实施“独生子女”生育制度以来,继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下,无论是作为子女的学生还是作为父母的家长,都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以自我为中心加重;而有些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与学生的沟通,这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暧。而加之我国一些民族优良传统的德行教育淡漠和缺位,使得这样的问题更加严重。另外,进入初中,特别是高中以后,是学生叛逆期最明显的阶段。加之中考和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焦虑,甚至人格障碍,不愿与人沟通和情感交流,没有明确的人生长远规划和人生的奋斗目标,而这些严峻的问题对青春发育期又缺乏足够认知能力的中学生影响是巨大的。加之家庭关系的松散和亲情的淡漠,越来越成为一种值得警惕的社会现实。根据日前一份儿童需求评估问卷调查报告,有半数初中生认为亲情培养不足,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感情和心理认同的渴求较大,因此,青春期儿童的心理和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感恩意识绝不仅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学习“感恩”,就是学习尊重人、爱人、助人。

    从古到今,亲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对双亲、亲属、家庭的最本真、最原始、最永恒、最无私的自然感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之一,不论是《三字经》,还是《弟子规》中,都把“孝”排在了如何做个完美之人的第一位,并倡导 “百善孝为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入则孝,更是详尽地教诲人们应当怎样孝敬、孝顺父母长辈。感恩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封建道德伦理遭批判、被忽视、被淡忘了。近年来,全社会有识之士,深感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伦理观念重新认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始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全民的道德伦理重建,并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内容。各种以“孝”和“感恩”为题的活动广泛开展,如:重庆江津五中在九九重阳节前夕开展以此为契机的孝心和感恩教育,可谓是用心良苦,赢得了更多家长眼泪的支持。这所学校初二年级的300名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洗脚,为现场的1200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孝心课。学校意图是通过洗脚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孝顺。也有在一间宽敞的大厅中,数以千计的学生和家长默默的拥抱五分钟,在十分煽情的音乐声中,让学子们体验妈妈那温暖的的怀抱,让其产生感恩的心理!但此类活动又摆脱不了“表演”与“作秀”之嫌。

    如何不让我们的演出给观众留下“上课”或“作秀”的印象,而是真实的、戏剧的、艺术的展现“特殊作业”,能真正给予观众以思索、感悟和戏剧审美的愉悦,这是我们排演该剧的课题、难题!

三、中心事件、矛盾冲突与主题思想

    《特殊作业》以教师向学生布置特殊作业的方式,引出了全剧的中心事件“为父母洗一次脚”,围绕中心事件展现了五个家庭的五组人物对这一特殊作业的反应,在完成这一特殊作业过程中,展现五个家庭人物关系之间的外部矛盾和人物的内心矛盾,这是该剧基本冲突的特征。

    全剧所有人物(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对待特殊作业有一共同的反应:意外、不解或反感,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孩子为生他养他的父母洗一次脚难道不可以吗?不应该吗?这是在中国传统道德亲情教育中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即: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为何在今天就变得那样令人意外、不解和反感呢?

    五个家庭在完成特殊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展开家庭内部亲人之间的矛盾,又引发、提出了其它一些问题:

    片断1:陈静母亲对女儿提出给自己洗脚的误会与不适应,提出了给别人洗脚就是伺候人、矮一等的职业吗?母亲含辛茹苦将女儿培养成人,却不习惯于接受孩子的感恩,后来发展为陈静看到母亲一双皲裂、长满老茧的脚后,更理解了母亲的不易和伟大,发自内心的、更加深情的要为母亲洗脚。

    片断2:吴伟父子围绕特殊作业展开的是,父亲不能理解儿子老师为什么要布置“洗脚”的作业,孩子通过洗脚要表达的是亲情、是感恩,而是误认为儿子是要敲自己的竹杠;认为金钱能买到一切,花钱去修脚店就能买到最好的服务。不理解孩子需要的是亲情,而不是金钱及物质财富的满足。同时展现吴父对儿子给自己洗脚的不适应,不理解孩子的情感,以及吴父没有给孩子洗过一次脚,没有给予孩子父爱等事实,表现了“财富不等于父爱,金钱无法买到亲情”的意念。

    片断3:安巧妹一家三口围绕特殊作业展开的是,巧妹不能接受没有血缘关系的父爱,聪敏的母亲借巧妹给“父亲洗脚”的行动,让她知晓了继父的腿已经残疾,正是他拖着残疾的腿实现了对朋友的承诺,担负起了照顾巧妹母子的义务。体现了“没有血缘关系不等于没有亲情”思想。

    片断4:赵一一家三代人,围绕特殊作业的提出与展开,使赵一的父亲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出国前内心情感纠结的原因之一,是想向母亲表示感恩,受到启示要给母亲洗脚,表示感恩。表达了中年人在努力奋斗实现自我的同时,在关爱着自己下一代的同时,不要淡忘、忽视了对父母的感恩。

    原剧本中对龙放逵(现改名为龙大伟)一家的戏着墨不多,但给予了很足的分量,龙大伟对特殊作业极其反感,但他最终在殡仪馆里给牺牲了的父亲洗了脚,在极其特殊的规定情景下完成了作业。我们以为从中可以开掘这样的立意:“珍惜亲情,及时感恩,延误一刻也许就会留下永远的遗憾”。

    剧中以特殊作业的提出——为父母洗一次脚作为主要事件和贯穿行动,展现了五个家庭、五组人物在执行这一贯穿行动时的思想态度和情感纠葛,如同一颗石子投进湖水荡起了层层涟漪,对全剧的主题“倡导感恩、呼唤亲情”做了拓展,如同主旋律的复调、变奏,使得围绕一个特殊作业引发的舞台事件、编织的剧情线索不显得那样的单一和简单,能使观众产生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感悟和启示。

 

四、该剧风格、艺术特色

(一)遵循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展现的生活、人物、情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典型性

剧本最大的优长是四个家庭的人物设置、围绕“特殊作业”展开的行动、呈现的人物情感比较真实和朴质,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是该剧最重要的创作基础。

(二)事件高度集中,冲突性质单纯——家庭、亲人之间的内部矛盾与冲突。

(三)散点式组合结构,重复而不雷同的情节线索

依次展现了四组学生家庭的生活片断,即独立成章又在大的规定情景下,围绕中心事件整体推进、发展。

(四)人物语言(台词)较生活、朴实,人物性格较鲜明

暴发户、贫困生、留守少年、离异家庭四组人物的台词写的较生活,性格较鲜明,能够体现当下社会背景和不同人物的价值观念。

(五)细节较生动、感人,抒情意味浓郁

剧本在展现亲情场面时,选择、设置了一些生动、感人的细节,人物情感表达真挚、朴质,使剧本具有了较浓郁的抒情意味。

 

五、剧本的体裁感

    作者对所选择生活素材和渗透在剧本中的情感是严肃的、深情的;剧中展现的四个家庭生活片段的结局基本为大团圆的喜剧,也有问题悬而未决的,而龙大伟的家庭生活因父亲的车祸而带有悲剧的意味,使得剧本同时具有悲喜剧因素,总的基调显得较为严肃、深沉。体裁感基本为正剧。

 

五、剧本存在的不利因素与不足

(1)剧本选材和中心事件的设置易引发观众抵触、排斥感

“洗脚”本来是不宜登大雅之堂在舞台上展现的,以学校布置特殊作业的方式提出,会让成人和青少年观众都感觉是在进行品德、感恩教育,而形成心理抵触或审美排斥。

(2)组合式剧本结构使剧中四个片断独立成章,如同四个小品的串联,依次展开,而实质是平行展开的,由此造成每个场景的戏都是从头开始,缺乏情节的铺排和全局的高潮,使戏剧进程缺乏张力,剧本结构松散和不够完整。而最重要的是龙大伟一家的戏没有作为重点场次予以展开,基本是一两句台词交代,显得突兀、概念。

(3)情节线索的发展和台词急于直奔预想的结果,缺乏符合生活和人物真实的铺排,使得人物的行动(语言、形体)和戏剧情节的发展不够合理,情势常常突然陡转,显得突兀、人为。

(4)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和情趣(包括童趣)。

 

                        导演构思

    在剧本分析的基础上,对二度创作确定了以下创作原则和追求:

    遵循“再现”的美学原则,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严格遵循生活的逻辑,真实地“再现”剧本反映的生活,深化人物的规定情境,创造生活的幻觉。努力让舞台上展现的生活贴近当代观众的生活,平常百姓的生活,舞台上塑造的人物让观众感到可信、可亲、可爱。

    在统一的美学原则引领下,二度创作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 深化、拓展剧本的主题与思想立意

剧本的主题可以定为“倡导感恩、呼唤亲情”,但不要让演出成为一次品德教育课或感恩教育课,要尽可能开掘、深化、拓展剧本的思想内涵,让观众不反感、不排斥,有回味,有思索。同时,五个学生家庭围绕特殊任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开掘、拓展剧本的思想内涵。

二、增强剧本的戏剧性(戏剧情势与张力)

  • 剧本结构

    通过全剧首尾两段校园教室场景戏和龙家场景的五次出现,像夹板和链条将四段独立成章的戏凝聚、链接为一个整体,场景的变化中戏剧情势和节奏能有所发展和变化,而不是四段戏均从零开始平铺直叙。

  • 戏剧情节

    剧本中每段戏都是从洗脚提出开始,到完成洗脚结束,四段戏的情节发展走向是雷同的,因而只有片段戏的高潮,而没有全剧的高潮。我们期望把最后的家长与孩子参加的主题班会,龙大伟上场报告特殊作业的完成作为全剧的高潮。

  • 人物塑造

    剧本选择了五个有代表性的家庭,五组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但人物的性格展现和发展主要是在“折子戏”里完成,篇幅较小。希望通过首尾两场教室里的戏,和每段家庭戏中,让人物的思想情感有所变化,性格有所发展。如:龙大伟在全剧的开始,对特殊作业极其反感,说尽风凉话,而在父亲牺牲后则非常追悔没有在父亲活着时完成作业。

    演员的表演要严格遵循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原则,即:遵循“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原则,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点燃火热的创作热情和激情,以细腻的情感,敏感的神经、准确的表演分寸感和敏锐的即兴适应,富于表现力的台词与形体等素质与能力,创造真实、有机的日常生活。同时以自己“活生生的心灵”真实、深刻的体验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不断变化、深化、尖锐化的规定情境),准确、细腻地揣摩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生活,真实、自然并鲜明地体现出来。要善于通过大小道具和形体动作等手段,创造丰富、细腻、鲜活的细节来刻化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外化人物丰富、细腻和隐秘的心灵活动,创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丰富精神生活的人物。让观众充分感受、欣赏现实主义表演的魅力。

    台词须准确、鲜明、性格化,通过台词和行动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出人物的出身、年龄、性格、教养、家庭背景等。本剧反应的是当下中国学生的故事,台词的处理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人物关系基本是由母女、父子、祖孙组成,对话要口语化,亲切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 增强现代都市生活气息、现代色彩、现代节奏,创造现代演剧样式,满足观众的现代审美需求

    剧中人物的台词、表演和细节设置,要有当代生活气息,布景、服装,化妆、灯光等综合因素,要有现代样式和现代色彩。

    布景的处理原则可以追求总体写意或风格化,提炼、创造全剧的主体布景形象,高度现代化的校园与教室与现代都市家居公寓。运用局部写实的原则勾勒、点缀五个具有鲜明家庭特征的室内场景。同时要追求简约、巧妙、精致和迁换便捷、流畅。龙家可以作为换景的中转与衔接。

    在总体处理原则要求下,遵循生活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选择和创造有生活质感的造型形象和细节,来刻化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突出现代化、都市化、职业化和个性化特征,样式色彩要鲜明。要拉大学生与家长的距离,孩子看起来更小,家长则更为年长。要给学生设计一套现代、靓丽的校服。.   

    化妆造型要真实、自然和亲切,要通过细腻的处理来刻化、强化人物性格特征。如:发式、佩饰等,让剧中人物有年龄感、身份感和人物的精神气质等。

    全剧除了首尾两场校园戏为白天外,其余场景均为夜景,这给灯光处理带来难题和课题。既要关注总体处理原则,又要遵循生活逻辑、生活真实的要求,按照剧本的时间流逝,利用光色变化,营造生活氛围。同时,可以遵循“表现”的美学原则,在一些关键时刻和重要场面,创造具有主观感受、表现意味的光色与氛围,增强舞台视觉形象的丰富性、现代性、写意性、抒情性、表现性和诗意。   

  • 增强剧本的生活情趣(童趣)与喜剧因素

    该剧的戏以夜景为主,深情、沉重的场面较多,而且还有悲剧因素(龙大伟父亲的车祸)。因此每场家庭内部的戏,都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追求现代气息和生活情趣,并要开掘剧中、发展人物或人物关系的喜剧因素。如:几乎所有人物对特殊作业的反应都是诧异、不解。有喜剧因素的人物要抓住不放,予以鲜明和强化。如:吴子豪父子俩的戏,龙大伟的人物塑造,道具的运用等,另外剧中最重要的道具是学生为父母洗脚的脚盆,应该有不同样式和不同质感,甚至会出现其他的容器,比如水桶或其他的道具,增加洗脚的趣味性、生活性,点明每个家庭的家境。为了更具有生活实感,并有助于演员表演的真实感,脚盆里应该有水。

    现对开场与剧终和谢幕处理的考虑,希望形体设计用近似舞蹈化的处理,来创造全剧开始时游戏中提出特殊作业、剧终游戏中召开班会,游戏感的谢幕等,以此来增加演出的情趣、童趣、欢悦与活力。

  • 增强演出的音乐性

    作者在剧中安排了一首两次出现的主题曲——民歌“栀子花”,希望能将剧本的主题立意转化为听觉形象,但目前的歌词不尽准确,同时地域特色比较鲜明(贵州),缺乏普遍性。

    该剧音乐应该是将全剧立意更为诗化、深化的主题曲或是主题旋律。在情节展现的进程中,情节与人物思想、情感转折的关键时刻,幕间和暗转之间的“留白”处等,重复变奏出现来创造诗意的生活幻觉,抒发人物情感,外化人物的心灵活动,丰富听觉形象,让“戏”能够有呼吸、戏剧节奏有变化,增加演出的抒情性和音乐性。

    全剧的开始和结束要有能够呈现现代节奏和中学生青春活力的音乐,让学生们能随着充满活力与动率的节奏中,尽情游戏,舞之蹈之。

.    为了营造家庭气息和生活氛围,可以适当在部分家庭设计鲜明的音响效果,如:电视机声,MP3声、电脑声、电话铃声等。剧中出现的音响主要为伴随人物行动出现的自然音响,要追求真实,自然、有机、鲜明、细腻,有生活实感和质感。

 

     剧作者选择了一个很好的生活素材与角度,但是,一度创作还留有较多的创作空间,需要二度创作去开掘、丰富剧本的思想性、艺术性、戏剧性和现代审美情趣,这样才能通达当代观众的心灵,让他们获得思想情感的启迪和审美愉悦的满足。

 

《特殊作业》

剧情梗概

 

    一天,某中学教师给初一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并要求学生们与爸爸妈妈共同完成;第二天还要召开学生和家长参加的“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完成“特殊作业”的感受。

    剧中的主人公龙大伟、陈静、吴子豪、安巧巧和赵一,都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放学后,他们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对老师布置的“特殊作业”产生了热烈的争议,或是不解、质疑,或是打趣、嘲讽,只有班长陈静能正确面对,表示要认真完成。

    随着剧情一一展现五位学生回到家里,自愿或被迫与父母共同完成“特殊作业”的过程,如同推开了五个家庭的“窗户”,让我们逐一看到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家庭生活场景,展开了五组人物家庭内部的矛盾与亲情之间的纠葛……

    随着“特殊作业”的完成,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宝贵,感悟到了人类真爱的博大与永恒,懂得了“特殊作业”所蕴含的深意和价值……

 

订票热线:4001016161      联系方式:cntc@cntc.org.cn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5-2022      技术支持:北京精正方胜
访问统计: